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精神病患者不鬧不等于好了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許多精神心理疾病的顯著表現是患者出現情緒不穩、言行過激。經過治療后,病患不吵不鬧,也不傷人傷己,家屬往往就認為這是病愈了,實際上可能并非如此。

相對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如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的躁狂發作,患者更容易出現興奮沖動、暴躁易怒,這些表現因過于反常而引人注目,理所當然地被視為主要甚至唯一癥狀。但其實,“心病”的癥狀遠不止這些。

比如精神分裂癥患者,除了“陽性癥狀”——幻覺、思維混亂、行為想法異常等,在某些階段還可能存在思維貧乏、情感淡漠、生活懶散、被動退縮等,這些也是心理功能受損的表現,由于“動靜”不大,被稱為“陰性癥狀”。此外,精神分裂癥患者還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比如思維流暢性降低,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力下降等。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障礙相對隱蔽,不易被覺察,如果沒有接受專業檢驗,難以被發現。因此,如果治療后,患者陽性癥狀減少或消失了,就認為其恢復,不再做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直接讓他們回歸社會,很容易出現新問題。比如他們的心理功能缺損會在上學或上班中暴露出來——不能理解所學的知識、不能完成交代的任務、容易出現差錯失誤、經常拖延等。這些都表明,患者的精神癥狀沒有完全治好。

部分雙相情感障礙或抑郁癥患者,特別是病程較長的患者,也可能存在認知功能下降。最常見的是記憶力不好,愛忘事;注意力不能集中,坐不住,容易分心走神;決策時猶豫不決,反應能力下降等。有這些表現時,就需要意識到,病沒好。

精神心理疾病怎么算是治好了呢?通常有兩個評估維度。一是臨床治愈,即經過治療后,精神癥狀均消失緩解,不再是醫學意義上的病人;二是痊愈,患者不僅沒有癥狀,且社會功能也恢復如初。所謂社會功能,就是一個人生活、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能力。比如一位患抑郁癥的學生,經治療后做精神檢查顯示已經沒有癥狀,但就是不能回學校上學,到學校后就出現各種不適應,那么這個學生就屬于臨床治愈,而非痊愈。

精神心理疾病大多屬于慢性病,不像感冒發燒,沒有癥狀就可以停藥。這些疾病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常見的睡眠障礙、神經癥到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等,不同疾病雖表現各不相同,預后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得到專家共識,即要求堅持全病程治療。

全病程通常包括急性期、鞏固期、維持期。急性期指起病后癥狀豐富的階段,治療以控制癥狀為主,目標是達到臨床治愈,同時促進患者社會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之后的鞏固期,要繼續保持原來的藥物治療方案,避免病情反彈,防止癥狀死灰復燃。過了鞏固期,就進入了維持期,在此階段,患者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藥物劑量。

因此,患者和家屬應意識到,即使不吵不鬧了,也還需要鞏固、維持,以達到痊愈。不要排斥繼續用藥,藥物是降低疾病復發、維持療效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當然,藥物治療只是基礎,還鼓勵患者保持規律作息、堅持運動,做到生活自理自立,保持人際交往,再嘗試復學、復工,逐漸恢復原本的社會角色。持久穩定地做到這些,才是真正的痊愈。全病程治療雖然漫長,但堅持“長治”,才能獲得“久安”?!?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广西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