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生育能幫女性防病

受訪專家: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   陳春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趙  棟

本報記者  張冕

近兩年“生育損傷”頻繁成為熱門話題,導致不少育齡女性“恐育”。實際上,孕育是一場艱辛但又華麗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女性要經歷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既有初為人母的欣喜,也有產后抑郁的風險;既有分娩損傷造成的生活尷尬,也有激素改變帶來的健康獲益。對于孕育,我們不能忽視其損傷,但更多地要去關注生育帶來的正向價值,并幫助女性做好圍產期的健康管理。

生育能防治很多婦科病

不少婚后女性一聽到“催生”,就打心底里抗拒。面對未知的孕育過程,女性會有分娩疼痛、身材走形和育兒壓力等方面擔憂,從而選擇推遲生育或不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趙棟呼吁,女性要科學看待生育,因為從醫學角度來看,懷孕分娩不僅有助“治病”,還能降低生殖系統疾病風險。

對于經常痛經的女性,家里老人常勸說:“生個孩子就好了!”這句話可能令人反感,但“話糙理不糙”?!坝行┡陨撕⒆?,真的就不痛經了?!壁w棟解釋說,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部分原發性及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懷孕可改善子宮過度屈曲,胎兒分娩可使狹窄的子宮頸管得到擴張。這樣的女性生孩子后就可能發現不痛經了,不過也有部分女性生完孩子沒有改變。

生育可減少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的發生幾率。子宮肌瘤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的良性腫瘤,女性未生育前,體內雌激素水平一直比較高,子宮肌瘤風險也較高。在整個孕期,子宮肌瘤會隨著雌激素上升而增大,但生完孩子后會隨著激素水平下降,恢復至正常大小,甚至比孕前還小。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病變,尤其在30歲左右未生育女性中發病率較高。當懷孕時,月經停止,囊腫沒有經血供應,就會萎縮變小,阻止了囊腫隨著月經周期而增大。整體來看,生育過的女性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發生率會相對降低。

另有研究表明,女性一次完整的孕育過程,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這免疫力主要針對的是婦科腫瘤。趙棟說,懷孕期間,月經不來潮,子宮內膜上皮細胞會暫時停止“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周期過程,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發生的幾率也相應地減少。懷孕還讓女性體內產生一種抵抗卵巢癌的抗體,有效地阻止卵巢癌發生。懷孕的次數越多,防癌效果越顯著。牛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比不生育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20%,這種風險會隨著每生育一個孩子而降低8%。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如果女性20~30歲生育第一胎,與40歲及以后生育第一胎或不生育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風險低約30%。趙棟說,這是因為女性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體內激素變化可以對乳腺細胞產生影響,促使它們成熟,減少了雌激素暴露時間,從而減少了患乳腺癌的風險。

民間有“一孕傻三年”的說法,可實際上,生過孩子的女性可能更聰明。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陳春玲指出,孕期激素水平變化,會使女性腦部結構發生微妙改變,更具母性特質。這種改變并不代表記憶力等大腦功能下降,反而會使她們大腦中的能量更充沛,為日后當媽媽所要面臨的挑戰做好準備。澳大利亞等國的科學家也發現,懷孕非但不會讓女性變笨,還會讓她們更聰明,提高終身認知能力。所謂的“孕傻”,更多是一種心理暗示,還有很多女性在孕期和產后,長期焦慮、精神緊張、睡眠質量差,都可能影響記憶力。但當逐漸適應母親角色后,“孕傻”癥狀就會改善或消失。

生育損傷也要重視

生育后,不少女性感覺老得更快了,于是有了“生個娃老三歲”的說法。陳春玲解釋,這是因為人在內外壓力下,生物學年齡會迅速增長,比如突發意外、重病或手術等變故,懷孕這樣的重大生活改變也是如此。孕育生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在十月懷胎和數月哺乳的時間里,女性還要經歷很多看不見的變化,但這些變化更多表現在身材管理和生活質量上,比如懷孕后子宮增大導致身材變形、坐臥難安,有時會讓孕產婦既尷尬又無奈。

在孕早期,孕婦的消化道反應會很明顯,這是因為雌激素和孕酮等激素增加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群,影響消化系統功能,   會出現食欲差、惡心、嘔吐、便秘等問題。陳春玲表示,這只是短暫的孕期表現,這種反應會隨著分娩后,逐漸恢復正常,還可通過合理膳食,減輕這種不適感。

很多媽媽抱怨,生完孩子后肚皮收不回去了,這多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陳春玲指出,女性懷孕后,為容納逐漸增大的子宮,腹部原本平行且互相連接的左右兩塊腹直肌逐漸分離。尤其懷孕6個月后,腹直肌分離超過一定限度時,皮膚彈性纖維會發生斷裂,腹直肌腱不同程度分離,導致產后腰背疼痛,甚至胃下垂等臟器移位。

子宮和腹部膨隆還會帶來媽媽們的專屬勛章“妊娠紋”,通常會在孕期5~6個月時開始看到妊娠紋,分布在腹部、臀部、胸部、背部?!安贿^,妊娠紋可防可控?!标惔毫嵴f,合理控制好孕期體重,不讓自己和寶寶超重,注意腹部皮膚護理,適當進行腹直肌鍛煉,不僅可以修復腹直肌分離問題,也能減少妊娠紋的產生。

生育后,一些女性可能會出現產后漏尿、子宮脫垂、性功能障礙等問題?!斑@其實是盆底肌受損導致的,盆底肌就像彈簧床,承托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縮度等。在整個孕期,盆底肌承載的壓力與日俱增,漸漸變得松弛?!标惔毫嶂赋?,并非所有產后媽媽都會發生盆底肌功能障礙,據統計,產后盆底肌功能障礙發生率在20%左右,除了懷孕、分娩等原因以外,長期便秘、提過重物品、肥胖等因素也會一定程度上損傷盆底肌。因此,孕期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進行盆底肌鍛煉,可幫助減少損傷發生。

相比生育帶來的身體變化,更應當關注孕產婦的心理狀態。研究表明,約60%女性在孕期和產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激素變化、角色轉變、育兒疲憊、焦慮、家庭關系棘手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都會大幅增加抑郁風險。因此,無論產婦本人,還是家人、醫生,都要加強這方面的意識,做好孕期和產后評估和預防,及早干預。

調整心態,正視生育影響

一聲啼哭,一個新生命的降臨,著實給媽媽們帶來了很多改變。陳春玲表示,女性生育后的種種變化是客觀存在的,生育既不可能“無痕”,也并沒有那么可怕,只要做好產前準備、孕期管理和產后調理,生育帶給女性的是利大于弊。

調整心態。孕婦應坦然接受懷孕帶來的生理改變,理解孕產期身體變化是暫時的,并將變化控制在最優范圍內。當情緒波動時,可嘗試自我調節,多和親友溝通。

少食多餐。孕早期嘔吐嚴重的女性,可少食多餐,不要吃完就躺下或久坐。同時,要調整飲食結構,多吃新鮮果蔬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防止便秘。

堅持運動。孕期可經常散步,或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練習瑜伽或游泳,有助減壓、舒緩情緒。不要久坐,孕婦工作時每半個小時起身活動一下,有助于減輕腰腹壓力。

控制體重。較瘦的女性懷孕前3個月體重增加2~3公斤為宜,孕中、后期每周增加0.25~0.5公斤,整個孕期體重增長的最佳范圍是12.5~18公斤。孕前偏胖的女性,孕期體重增長不宜超過12.5公斤。建議女性孕期保持適宜體重,適當進行下肢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久站和長時間走路,有助降低靜脈曲張的發生率。

衣著寬松。隨著孕周增大,孕婦體重增加,同時可能出現四肢水腫,建議穿著寬松純棉的衣服,不要穿過緊的衣褲。建議孕期和哺乳期應分階段更換合適的文胸,以防乳房下垂,哺乳期間做好乳房護理。

產后恢復。產后42天,女性可到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并在理療師指導下進行盆底肌修復、子宮復原。居家期間,也可通過練習凱格爾運動,修復受損的器官。產后6個月內是體形恢復的關鍵期,產后6周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考慮減肥計劃,產后2個月可逐步通過運動、改善飲食結構等控制體重。

學習育兒。如果因不知道如何育兒而感到焦慮,新手媽媽們可以參加科普講座、媽媽群、互助小組等,學習育兒經驗。遇到育兒難題,要多跟身邊同齡人或長輩溝通,主動求助專業人士,不要自己獨自消化。

家人關注。家人是孕產婦最大的依靠,要理解其情緒變化,多承擔照顧寶寶的工作,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比如,新加坡就設有“好爸爸中心”,全程為爸爸們提供育兒指導,幫助媽媽們分擔育兒壓力。產婦也要學會接納自己,心煩意亂時可向家人傾訴真實感受,獲得安慰?!?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广西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