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女醫生看病效果好

·最新研究發現,與接受男醫生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女醫生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再入院率也較低

受訪專家:中國女醫師協會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韓萍

本報記者 田雨汀

人們常說“男女有別”,性別差異不僅表現為身體構造的不同,更對思維模式有明顯影響。在醫生這個職業中,不同性別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診療風格,給患者的健康也可能帶來不同獲益。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通過最新研究證明,醫生性別與患者的臨床診療效果確實存在一定關聯,值得醫生和患者關注。

女醫生治療效果更好

上述研究從美國老年醫療保險的受益人中隨機抽取了77萬余名患者的索賠數據,其中女性患者45.8萬名,男性患者31.9萬名,他們均于2016~2019年因病住院并接受治療。研究人員統計了30天的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并根據患者、醫生特征及醫院水平進行相應調整。在調查者中,分別有14.2萬名女性和9.8萬名男性由女醫生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與接受男醫生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女醫生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再入院率也較低;如果患者初次就診時由女醫生接診,則患者在出院30天內返回醫院的可能性較小。

研究人員還發現,女性患者似乎從這種“女醫生效應”中受益最多。具體來看,對于女性患者,女醫生和男醫生治療的死亡率分別為8.15%和8.38%,差別看似細微,但考慮到美國每年有超過400萬例老年住院患者,這樣的臨床差異其實是很顯著的。不過,男性患者身上并未顯現出因醫生性別不同而帶來的治療差異。

此前已有不少學者基于男女行醫方式的差異開展過相關研究,并強調了“女醫生效應”。201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學者對158萬65歲以上的老年非手術住院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除病情最輕的患者外,經女醫生治療的患者30天內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更低;比較同一醫院、同一科室、相似年齡的男女醫生時,這種死亡率差異仍然存在?!睹绹t學會雜志·外科學》也曾發表文章指出,女醫生主刀手術對患者更有益,而由男醫生主刀時,13.9%的患者會在3個月內經歷至少1次再入院、并發癥等不良事件;25%的患者會在1年內經歷至少1次不良事件;女醫生主刀時,相關比例則分別為12.5%和20.7%。

中國女醫師協會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萍認為,國內可能并不存在患者更愿意找女醫生看病的情況。她說: “目前在我國,患者在掛普通號時,號源基本隨機分配,無法自主選擇醫生性別;掛專家號時,患者往往會依據病情選擇醫生,每位醫生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頂尖專家可能是男醫生也可能是女醫生,因此統計性別的意義也不大?!迸R床上,除了婦科、男科等可能涉及查體、隱私等方面的科室,患者就診時可能對醫生性別有一定傾向性,其他時候患者通常不會特意選擇女醫生問診,但韓萍認為,“女醫生效應”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慰藉、鼓勵也會提升診療效果

“不管是哪項研究,研究者的目的肯定都不是出于鼓勵、批評男性或女性醫生,或呼吁大家都找女醫生看病,更多的是從科學角度去探究,為何女醫生看病的效果相對更好?!表n萍說,男女醫生之間的診療差異,更可能是因為女醫生在以下幾方面做得更好。

擅長溝通。病人對醫生有著天然的信任感,如果醫生能多囑咐兩句或多強調一些生活照護細節,會讓患者覺得很溫暖。韓萍解釋,女醫生語氣更加溫和,詢問患者病情時如同聊天一般,更易與患者建立起信任、讓患者放松下來。多數男醫生更關注體格檢查等結果,在人文關懷等方面稍欠考慮。對于同一個檢查結果或治療方案,有的醫生可能會理性客觀地向患者講述,而女醫生傾向于從患者角度出發,將問題解釋得更透徹,使患者心理舒適不少。另外,女性患者可能更傾向于與同性別醫生進行深入和敏感的話題交流。

遵循標準。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腫瘤專家克里斯托弗·沃利斯曾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外科學》發表文章認為,女醫生傾向于遵守診療指南,在判斷患者癥狀時不易受性別干預,在制定手術計劃時更仔細。而男醫生可能對女患者訴說病情時存在誤解或偏見,低估其術后疼痛和不適。我國也曾對多家三甲醫院近4000名內科醫生治療的7.9萬例住院病例展開調查,結果顯示,男醫生治療患者的費用比女醫生高出4.1%,可能是因為男醫生更愿意嘗試新藥、執行更復雜的治療,而女醫生更習慣以患者為中心,幫助希望降低治療費的患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重視細節?!皬男詣e帶來的性格差異來講,男性可能比較粗放、女性相對細膩?!表n萍說,在診療過程中,女醫生給予患者的指導和關注會更全面、更細致、更人性化。例如,女醫生更容易理解婦產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兒科女醫生的溫柔細心有助于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等。2018年《美國科學院院報》上一項針對急性心?;颊呒捌浣釉\醫生的研究指出,由女醫生接診的女患者生存率最高,男醫生接診的女患者死亡率最高。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女患者急性心梗的癥狀與男患者不太一樣,而女醫生能更好地識別出來。此外,如果急救團隊中有更多的女醫生參與,心梗女患者的生存率也會有所提高。

韓萍表示,“女醫生效應”確實可能對診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但更多的是,女醫生能在精神和心理層面給患者帶來更多慰藉、鼓勵和支持。其實,當面對癌癥等重大疾病時,安慰的話語能幫助患者有效減輕焦慮,讓患者樹立抗癌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甚至提升治療效果。

醫生好不好,技術很關鍵

細膩的觀察力、良好的溝通技巧、強烈的同理心,都讓女醫生在醫學領域“坐擁”天然優勢,在特定專業中表現出色。在公共衛生領域中,面對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等工作,女醫生的優勢也能發揮更大作用。不過,男醫生的體力好、能夠承受更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遇到突發事件時更為理性、冷靜、果斷,膽子更大、抗壓能力較強,這也是男醫生的優勢所在,所以他們在外科及婦產科等科室尤其吃香。

“從諸多研究中不難發現,男女醫生應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綜合提升各項能力來完善診療體驗?!表n萍說,作為女醫生,如果從事外科、婦產科等對體力要求較高的領域,可能就要加強鍛煉,努力提升身體素質;在臨床多磨練、多經歷,正視情緒波動、加強心理韌性,訓練抗壓能力。此外,女醫生家庭負擔較大,往往還要承擔照顧孩子和老人的任務,家人應幫忙多分擔,平衡她們的工作和生活。

韓萍表示,雖然“女醫生效應”對患者來說有一定優勢,但男女醫生在專業技術水平上并不存在性別差異?!耙粋€醫生好不好、治病效果如何,主要還是看技術,需要患者理性看待和綜合考量?!彼ㄗh,患者就診時,要拋開性別、年齡、資歷等濾鏡,可以先掛普通號進行相應檢查,若是疑難雜癥或其他??茊栴},醫生會推薦前往專家門診。如果多次就診或反復檢查后仍然存在問題,可以考慮掛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的號,獲得更細致深入的診療。另外,年齡越大的醫生不一定診療效果越好,隨著醫療理念和科技的更新迭代,年輕醫生在掌握新技術方面可能更有優勢。另外,切忌只看醫生排名和頭銜,這些并不能幫患者直接判斷醫生診療水平的高低。

韓萍建議,當患者看病時,應當首先了解醫生的專業背景,如畢業院校、進修培訓或學習經歷等,查看醫生的研究成果、論文和專利等,以評估其在相關領域的專業能力,再按照擅長領域選擇更符合自己病情的醫生。其次,向其他患者收集評價,看大家是否普遍給出好評,也可以到醫院官網或第三方網站搜索醫生信息。最后,可以優先選擇副主任醫師,他們的從醫時間大多已達10年,體力和腦力相對充沛活躍,門診、病房、手術等臨床經驗也較豐富?!?/p>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广西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