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有種“抗衰老”叫「聽說讀寫」,從小練起更有效果

耶魯大學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每天至少讀紙質書 30 分鐘的人,比不讀書的平均延壽近兩年。

大多數人都會意識到,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往往會伴隨衰老的進程發生變化,“說話不流利”“看到東西叫不出名字”“耳朵不好使”……是很多人對變老的描述。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變化的頭腦:語言如何延緩衰老》一書中,美國孟菲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杰·克魯茲和理查德·羅伯茨博士提到,衰老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時間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人為主動干預也很重要。

受訪專家

北京老年醫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 呂繼輝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沈璐

本期編輯:高嘉悅

· 語言越用,大腦越靈 ·

“語言是認知功能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鄙蜩幢硎?,認知功能是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能力,包括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執行能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和定向能力(包括空間、時間和人物關系)。

臨床上,有部分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并沒有問題,而是語言出現了障礙。如命名障礙,即患者知道杯子是用來喝水的,但就是叫不出名字;還有患者語言表達混亂,不流利,很難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針對這些患者進行語言訓練可以起到一定緩解和改善。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tOGXnnibjYticLqwEHbiaJBSo0DMQEs9p2oLtE066IS6u3ibZGvCWfjO18ry2oHKJjaWg4ib5qdzLBfWeET7lkJ5aA/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width=500 height=500>

也就是說,聽說讀寫的訓練,對認知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早年語言功能越發達,思想邏輯深度越深,晚年認知功能也就保持得越好,發生老年癡呆的風險更低。

人類的大腦發育一般在20~40歲達到頂峰,從40歲開始,大腦神經細胞(神經元)數量逐步減少,從而對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大腦的體積也逐漸縮小。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tOGXnnibjYticLqwEHbiaJBSo0DMQEs9p2KakuKZxTVMCcHPAK7W8yspf5OiaxQLgDr1lr7n6cuDLQnXZUJILr08g/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width=500 height=375>

呂繼輝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生理上來看,人的記憶力、反應能力和執行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不可逆的下降,但語言能力并不是和身體一同衰老,反而越用越發達。

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都說明,年齡不會削弱人們講話、寫作和學習新詞匯的能力,甚至理解、運用和創作語言的能力在老年階段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如,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在37歲才寫出第一部作品,在82歲高齡時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山東作家姜淑梅從60歲才開始學文識字,74歲出版首部著作,隨后在七八年內連續出版了5部作品……

· 聽說讀寫影響大腦健康 ·

聽說讀寫伴隨人們一生,不僅給人們帶來認識和性格等方面的影響,還會影響大腦健康。

聽,加強認知彈性

身體衰老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聽覺下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耳鼻喉科專家發現,有聽力損失者,聽力與認知能力會加速下降30%~40%。沈璐表示,聽力下降導致認知功能加速損傷的原因可能有:

導致聽力惡化的疾病可能同樣傷害認知。

聽力下降減少了大腦關鍵區域的刺激,加速神經退化。

聽力下降影響信息獲取,消耗認知儲備?!睹绹t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說話時只要有人聽,大腦就會有更強的認知彈性,對四五十歲的人來說,聽眾少的人的大腦比聽眾多的老4歲。

說,鍛煉大腦靈活性

說話對大腦是種良性刺激,有助保持大腦活力。呂繼輝表示,如果一個人離群索居,沒人說話交流,不僅說話能力會慢慢退化,也會出現孤僻、社交隔離等,從而降低認知功能。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tOGXnnibjYticLqwEHbiaJBSo0DMQEs9p2lMSO26ftV72G3OgHibM6adqMiayaqP1lgS1XyibU2xLicgJDArBvLM3LiaA/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width=480 height=366>

在臨床上,部分癡呆患者也是說話能力出了問題,如表達不流利、找詞困難、命名障礙。其中,找詞困難是典型認知障礙問題,突然想不起來熟悉的事物、人名,還要專有名詞和物體名稱。如果需要記住大量信息,特別是書面上的信息,大聲朗讀是最佳的方法。

讀,增強腦力

閱讀時,大腦必須協調眾多的知覺和認知功能,包括基本視覺技能、語音感知、長時記憶和工作記憶。每本書都有上億個信息點,大腦需要不斷記住這些信息,并將其儲存起來,最終使記憶力得到增強。

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看報的老人,腦力下降危險比一般人群低32%。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導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每天至少讀書30分鐘的人比不讀書的人平均壽命延長近兩年。還要提醒的是,這種閱讀的載體是紙質書,而非電子產品。

寫,強化記憶

寫字能夠激活大腦的運動區域、視覺區域和認知區域?!岸鴮懽?,調動的不僅僅是認知,還包括身體的運動功能?!鄙蜩幢硎?。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老年醫學家發現,一生堅持寫日記的人,患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53%。

· 語言鍛煉從小事積累 ·

跟體能鍛煉一樣,語言鍛煉也要堅持,尤其是老年人。專家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

保持聽力

出現聽力下降時,應及時就醫或配助聽器;平常多聽舒緩、熟悉的音樂或年輕時代故事,喚醒愉悅記憶。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證實,反復聽有意義的音樂會對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產生有益的腦可塑性。

主動多交流

老人在生活中要多與家人溝通,比如,看完電視和家人一起討論劇情,既鍛煉記憶力,又增進感情;多參加社交活動,如演講比賽等,鍛煉語言能力;保持良性社交,拒絕賭博、酗酒等不良社交行為。

堅持閱讀

建議老年人多讀書看報,每周至少堅持3~5天,每天至少閱讀30分鐘,一方面可以幫助記憶文字和知識;另一方面可了解最新信息,不與社會脫節。閱讀的材料要科學且稍具挑戰性,以能調動老人思維或學習到新知識為宜。

養成寫作的習慣

培養寫日記、抄寫感興趣的詩歌或文字等習慣,不僅鍛煉寫作能力,還對執行工作、運動功能有很好的鍛煉。老人還可以定期看寫過的日記,喚起回憶,鍛煉記憶功能。焦慮、抑郁患者平時多寫,也能減輕情緒緊張癥狀。

嘗試學習一門新的語言

紐約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學習第二語言除了增強認知,還可開闊眼界,增添生活樂趣。

專家提醒,聽說讀寫能力的下降往往提示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每一個功能的變化都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號

語言流暢能力下降,可用語言流暢性測試自查,即在1分鐘時間盡可能說出水果、蔬菜或動物的名字,大?;虮究埔陨蠈W歷說出14個才算合格。高中學歷12個;初中學歷11個;小學及以下要說出10個。

找詞困難、聽不懂別人講話,如看電視跟不上劇情。

說話簡單重復,講完下一句就不知道上一句說的是什么。

寫字或閱讀有困難,復雜的字寫不上來,看不懂報紙。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引起重視,到記憶門診或認知??凭驮\?!?/p>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广西莫菁